歡迎來到 禮儀詞典網 , 一個專業的禮儀知識學習網站!
重陽仲秋,芳菊盛開,萬紫千紅,一片燦爛,文人雅士
對嬌艷傲霜的菊花十分喜愛,多有詠菊佳句傳世。如:
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( 陶淵明)“ 九日重陽
節,開門見菊花。”(王勃)“塵世難逢開口笑,菊花須插滿
頭歸。”( 杜牧)“ 世情兒女無高韻,只看重陽一日花。”
(范成大)菊花,給秋風蕭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艷麗景
色,使重陽節更加令人神往。從以上所引詩句,亦可窺見
賞菊之風盛行的一斑。有的詩句,情趣盎然;有的詩句,
富于哲理,值得細加品味。此外,尚有不少詩人寫了吟頌
重陽的詩作。
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代偉大
詩人,與杜甫并稱“李杜”。其《九日》堪稱重陽詩經典之
作:
今日云景好,水綠秋山明。
攜壺酌流霞,搴菊泛寒榮。
地遠松石古,風揚弦管清。
窺觴照歡顏,獨笑還自傾。
落帽醉山月,空歌懷友生。
此詩是李白于公元!"# 年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
時所作。一二句寫秋高氣爽,三四句寫飲菊花酒,五六句
寫廬山登高時的所見所聞,末四句寫詩人的飲酒雅興,流
露出寂寞之感。詩中反映了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,
也表現了詩人雖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,卻怡情自然的曠
達襟懷。詩中的“落帽”,涉及重陽登高的一個典故。據
《晉書·孟嘉傳》記載,孟嘉是東晉權臣桓溫部下的參
軍。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(今安徽當涂東南),他屬下的
官吏都參加游宴,并且都穿上整齊的軍裝。不料一陣風
來,竟將孟嘉的帽子吹落,孟嘉自己并不覺察。桓溫便叫
孫盛寫了一段文章嘲笑他。孟嘉看到文章后,也寫了一
段文章回答,而且寫得非常優美,在座的人無不贊嘆。從
此,“孟嘉落帽”變成一個著名典故,喻文人不拘小節,風
度瀟灑,縱情詩文娛樂的神態。李白在詩中引用這一典
故和風流韻事,是欲說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,屢遭
挫折,也還是保持著怡情自然“醉山月”的曠達胸懷。
孟浩然,襄陽人,盛唐詩人。一生除&’
多歲時曾往長安、洛陽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過一次旅行
外,其余大部分時間都在故鄉鹿門山隱居,或在吳、越、
湘、閩等地漫游。他的兩首有關重陽的詩寫得灑脫輕靈。
其一《過故人莊》曰:
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。
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。
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。
待到重陽日,還來就菊花。
這首有名的田園詩,是詩人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友
人家做客時所作。前兩句自然樸素,寫出了老朋友之間
的深厚情誼。“ 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。”詩人接著為
讀者描繪了一幅清淡幽靜的山村田園風光。在這樣美麗
如畫的環境中,賓主臨窗舉杯,更顯得暢快淋漓。詩人被
鄉村生活深深吸引,臨行告別朋友之時,相約來年重陽節
秋高氣爽時再聚賞菊,飲酒話桑麻,何等坦率,何等親
切!
其二《秋登萬山寄張五》云:
北山白云里,隱者自怡悅。
相望始登高,心隨雁飛滅。
愁因薄暮起,興是清秋發。
時見歸村人,平沙渡頭歇。
天邊樹若薺,江畔舟如月。
何當載酒來,共醉重陽節。
這是一首懷念友人之作,寫重陽日登高思友之情,全
詩情景交融,飄逸而真摯,清淡而優美。在這樣的環境氛
圍中,只有飲酒方能盡興,“何當載酒來,共醉重陽節。”
宋代,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也是汗牛充棟。最著名的
莫過于女詞人李清照。李清照,號易安
居士,山東濟南人。宋代著名女詞人,婉約詞明星,提出
“詞別是一家”之說。她長于貴族之家,中經金兵入侵,
喪亂亡夫,晚年過著“飄零遂與流人伍”的流浪生活。她
的作品,形象鮮明,感情細膩,語言明白如話,在藝術上獨
樹一幟,對后代影響很深。她的《醉花蔭·九日》寫道:
薄霧濃云愁永晝,瑞腦銷金獸。佳節又重陽,玉
枕紗櫥,半夜涼初透。
東籬把酒黃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銷魂,簾
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!
這是丈夫趙明誠在外地時,李清照寄給他的一首相
思詞。徹骨的愛戀,癡情的思念,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
盡致。在詞中,云霧在愁,天地在愁,永日的愁悶,涼意襲
人之愁,人體憔悴之愁,東籬把酒澆愁———真個是:怎一
個“愁”字了得!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!
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,為情所感,為藝術魅力所
激,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。他閉門謝客,三日得
&# 首,將李詞雜于其間,請友人評點,不料,友人說只有
三句最好:“莫道不銷魂,簾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!”趙自
嘆不如。
晏幾道,北宋詞人。字叔原,號
小山,臨川人,晏殊之子,其詞風婉約,多傷感情調。他的
《阮郎歸》寫的是重陽日對故鄉的思念:
天邊金掌露成霜,云隨雁字長。綠杯紅袖趁重
陽,人情似故鄉。
蘭佩紫,菊簪黃,殷勤理舊狂。欲將沉醉換悲
涼,清歌莫斷腸。
上片寫秋天景色,天氣漸漸寒冷( 露成霜),大雁已
開始南飛。重陽飲酒宴樂之時,不禁懷想故鄉。下片寫
賞菊飲酒時感傷的情懷,“ 欲將沉醉換悲涼,清歌莫斷
腸。”
在現代,重陽詞佳作,首推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
寫的《采桑子·重陽》:
人生易老天難老,歲歲重陽,今又重陽,戰地黃
花分外香。
一年一度秋風勁,不似春光,勝似春光,寥廓江
天萬里霜。
這年秋天,紅四軍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帶殲滅土著軍閥,攻克了
上杭等縣城。這個重陽節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地度過的,
至今已!" 年。在這首詞中,作為偉大的無產階革命家的
毛澤東忘情地歌唱重陽,歌唱秋光,歌唱人生,表現出對
生活的熱愛和樂觀豁達的襟懷。一句“ 戰地黃花分外
香”,一掃昔日騷人詞客重陽詞的悲秋格調,以雄視千古
的豪邁氣概譜寫出新時代重陽詩的光輝篇章。
此外,還有朱德的賞菊詩:“ 奇花獨立
耐枝頭,玉骨冰肌眼底收。且聆和平共處日,愿將菊酒解
前仇。”以及陳毅(#%&#—#%!’)的“ 秋菊能傲霜,風霜重
重惡,本性能耐寒,風霜其奈何!”———這是無產階級革
命家、軍事家、元帥兼詩人的菊花詩,為祖國的詩苑添彩,
芳香四溢,別有情趣。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