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禮儀詞典網 , 一個專業的禮儀知識學習網站!
中國少數民族的傳說與故事-7
除了對谷神的崇拜,在母系氏族圖騰制占統治地位的時期,因為碰上某種大幸運,或遭受到某種意外的不幸,恰恰與某種植物發生了偶然的聯系,這種植物便有可能成為圖騰。如《維吾爾史略》曾講了一個樹祖的故事:在士拉和色楞格兩河匯流的忽木闕術地方,有兩棵連枝樹,兩樹之間有一小土堆,土堆漸大,內有五室,每室坐一嬰兒,當地人認為是天賜小兒,待他們長大以后,大家推舉其中最小最聰明的那個當領袖。樹之子把部落:治理得很興旺。
有的地區的藏族傳說,斑竹被吹倒以后,里面有一漂亮的女孩。彝族傳說,他們的祖先是從竹筒里爆出米的,《華陽國志?南中志》與《后漢書?西南夷傳》均有大同小異的記載。大意都是一婦女在水邊得三節大竹,內有男嬰,養大后,武藝高強,自立為首領,以竹為姓氏。有的又說,三兄弟避洪水,三弟的避水木桶被一叢刺竹擋住而得救,才保留了人種。壯族亦有人出自竹子的傳說。黔東南的苗族則崇拜楓樹,把楓樹視為人的祖先。殷代的開國功臣伊尹,因出身卑賤,人們為了使他的出身跟所處地位相稱,傳說了他的母親在逃避水災時,變成了一棵空心桑樹,伊尹便是從這棵空心桑樹里出來的嬰兒。(見《呂氏春秋?本味》)所有這些,有的本身便是植物圖騰神話,如彝族對竹子的崇拜和苗族對楓樹的崇拜;有的則是圖騰崇拜的遺風,是后人借用古老的神話,將自己的祖先或歷史名人神圣“在古時候,人像鳥一樣會飛,想到哪里就到哪里,但是卻沒有火。在嚴寒時,人只得躲進山洞,吃的全是生食。在大森林中居住著一種鳥叫“飛羅”,它有火,但不會飛翔,整天停在洞中,望著別的能飛的與發呆。有一天,一位獵人從它身旁飛過,看到飛羅悶悶不樂,就問它發呆的原因。飛羅訴說了無翅膀的苦惱,獵人就提出用翅膀換它的火。飛羅聽后,非常高興,很樂意地和獵人交換了。飛羅插上翅膀,鳴叫著飛向天空;而獵人得到了火,卻不會飛翔了。……但由于衍了火,夭能吃熟食,嚴冬時能得到溫暖,黑夜中能驅走猛獸。火使人們受到極大的益處。”
這是傣族布角人的火神話。“布角”意即“祖先”或“創世人”。布角人居悻邊遠的云南勐臘縣勐臘鎮西北角的寨中,幾乎瀕滅絕,現在人口又有所發展。看得出來,他們這則神話很特別、很罕見,象征人類一旦認識火的重要,便不惜用,能長壽。第一代人毀滅于水災與火災;第二代人因亂倫被天神所消滅;第三代人是幸存于葫蘆之中的兄妹,即'葫蘆人'的后代。這部史詩不但有成體系的豐富的神話,而且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風俗以及傳說。最后是敘述傣族兩個支系,由分支、遷徙到定居的過程,其中一支叫'西雙邦','西雙'是十二,'邦'指部落群。此外,我國少數民族還有為數可觀的散文神話。所有這些,都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,為我們了解人類的幼年期,提供了許多參考資料。因此,對中國神話傳試這座文化寶庫,要用科學的方法,正確的觀點加以批判接受。
下一篇:一些民族傳說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中國少數民族的傳說與故事2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