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民族傳說
分類: 民間傳說
禮儀詞典
編輯 : 禮儀知識
發布 : 11-06
閱讀 :1225
羊眼包子的來歷
羊眼兒包子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。相傳,清朝康熙皇帝,曾喬裝打扮到前門外,品嘗回民羊肉包子鋪的羊眼兒包子。康熙皇帝走進羊肉包子鋪,殷勤的回民掌柜用小托盤送來了兩杯蓋碗茶。向康熙皇帝問安后,陪著笑臉說:“不怕爺惱,爺在里邊(宮廷)什么山珍海味沒嘗過,還屈駕來嘗羊眼兒包子,小的實在不敢孝敬。”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識破,還是佯裝要吃包子。掌柜的無奈,只好說:“爺嘗臉,一定要吃,那請少等會兒。”不一會兒,便送來了熱騰騰的小包子。康熙用筷子挾一個放在碟子里,細心地觀察。只覺陣陣香味撲鼻,放到嘴里一嘗,果然昧道鮮美,質地不一般。但是,康熙帝左找有找也未看見“羊眼兒”,便問掌柜的:“為什么看不見羊眼兒?”掌柜忙回答說:“回爺的話,有罪不敢欺瞞:餡肉沒有羊眼兒,只是做的精細些,包的個頭小一點,象羊眼兒,就給起了個‘羊眼兒包子’的名字。”康熙嘗了兩個,覺得非常可口好吃,便傳旨:“朕覺得羊眼兒包子很好,可經常送到宮中,找內務府開銀。” 從此,羊眼兒包子名聲大噪,譽滿北京城。于是,四城各處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兒包子,遂成了回民喜食美味。
羊眼兒包子做法并不太難。一種做法是把發好的白面切好,再加入適量的白糖、堿,揉和均勻。選用肥嫩綿羊的上腦剁成餡,加入水發干貝丁、玉蘭片丁、蔥、姜汁,把餡打成后,再加入香油和少許鹽,現包現蒸,每個包子的個頭兒如“羊眼兒”一般大小。另一種做法是把發好的精白面粉和好,不放白糖,放適量堿,攪和勻適。羊肉餡同上,加配料水發蝦仁丁、水發木耳塊、蔥末、姜汁、鹽、香油等和攪均勻。包的大小與蒸發和前一種完全一樣。
白族姑娘頭戴鳳凰帽的傳說
相傳很久很久以前,在洱源鳳羽鳥吊山腳下,住著一位美麗、善良、純樸的白族姑娘,名叫玉瑩。她每天上山砍柴,以打樵為生,養活年老眼瞎的母親。
有一天,玉瑩上山砍柴,口渴了,在一道陡崖前尋水喝。忽然,巖洞里飛出一只非常兇猛地羊雕,張開黑黑的翅膀,血盆大口露出一排獠牙,伸出利爪向她撲來,她驚呆了。
正在這時候,忽然聽到“嗖”一聲,一支利箭飛來,不偏不倚正好射中大雕胸膛,兇惡的羊雕哀鳴一聲掉下山崖。玉瑩得救了。她驚喜地舉目一望,只見一個英俊的白族小伙子手拿弓箭微笑地看著她,說:“姑娘,你受驚了。”玉瑩感激地點點頭,羞澀地笑了。小伙子走上前,又問:“你怎么一個人上山砍柴?”玉瑩如實地說了,講著講著,她便對小伙子產生了好感。這個小伙子也十分同情姑娘的遭遇,他講自己在深山老林打獵度日,對姑娘也產生了愛慕。玉瑩紅著臉說:“阿哥,為了感激你的救命之恩,愿意與你結發為妻。”說著,咬斷自己的一縷頭發,打個結塞進牧羊人胸口,牧羊小伙子也咬斷自己的一縷頭發,打個結送到姑娘手中……
臨別,牧羊人從身上取下彎刀,贈給玉瑩。他們相約一個月以后,小伙子收拾好茅屋,蓋好新房,就下山來接姑娘和她母親。
玉瑩拿著牧羊人的彎刀砍柴,鋒利無比,說也奇怪,砍起柴來像割草一樣,片刻就砍了一大捆,挑在肩上也不重,走起來也生風,不一會兒就到家了。玉瑩把上山的事告訴了母親,老母十分高興,同意了母親的婚事。
第三天,玉瑩上山砍柴迷路了,走著走著,走到樹林深處,她坐在一塊石板上休息,忽然聽到樹林里百鳥齊鳴,只覺得眼前紅霞升騰,彩云飄逸,萬道霞光中,一對五彩孔雀朝前帶路,百鳥簇擁著一只美麗的鳳凰向她走來。鳳凰走到她跟前,便問孔雀:“這是誰家的女子,怎么一個人到深山老林里來?”孔雀如實回答后,鳳凰非常喜歡玉瑩,命令孔雀把一頂鳳凰帽戴在玉瑩頭上,接著繼續向前走了。
玉瑩得到了金光閃閃的鳳凰帽,欣喜非常。她戴著鳳凰帽,找到來路,打了柴下山,走到山腳下一個水塘邊喝水,她看著水里的倒影,美麗的鳳凰帽,想到不久就要和牧羊人結婚了,不由高興地唱起歌來。
卻說這天下午,南詔王打獵路過這個山腳,聽見優美的歌聲,循聲尋來,遇見水塘邊美麗的玉瑩,便起了歹心,不由分說,命令手下人把玉瑩搶回皇宮,非要逼她跟自己成親。
玉瑩哪里愿意,她哭紅了眼睛,就是不答應。國王就下令把她關進牢房,讓她考慮三天,如果還是不同意,就處死她。玉瑩在牢房里放聲痛哭,她思念家中可憐的老母,思念自己的意中人。
第三天,玉瑩終于想出了辦法,她假裝答應國王,在宮殿里舉行了隆重的慶典。國王和玉瑩和交杯酒時,玉瑩在國王的酒杯里放進了毒藥,國王中毒而死。宮中一片大亂,玉瑩趁機逃了出來,回到家中。一進家門,金光閃閃的鳳凰帽就把老人家的眼睛照亮了,母親看見女兒這么漂亮,就高高興興地和女兒一起上了山。
半路上,正巧遇到牧羊人來接姑娘,牧羊人贊揚姑娘沉著冷靜、機智勇敢。從此,玉瑩就和牧羊人在深山老林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。鳳凰帽也因此成了白族姑娘勤勞勇敢、純樸善良、忠貞不渝的象征。
過橋米線的由來
從前,蒙自一位秀才為了應考,他把自己關在南湖中的小島上,日夜攻讀。妻子每天給他送飯,因路遠飯菜常常涼了,秀才便不愛吃。怎么辦呢?一天妻子燉了一只肥母雞,她用土罐盛了雞湯,帶上秀才愛吃的米線和佐料,用竹籃裝了送去,當她端湯罐時,手被燙得縮了回來。原來,雞湯上飄浮著一層厚厚的雞油,保持了溫度。于是,她把佐料放入湯內涮燙,再放入米線。秀才吃得熱乎乎的,味道也覺著格外鮮美,大加贊揚,因為妻子送飯必須經過一橋,秀才便笑著對妻子說:“就把你今兒做的美餐,叫做過橋米線吧。”從此,過橋米線便在民間傳開了。
西雙版納的傳說
“西雙版納”是傣語“十二千田”的意思,“西雙”即傣語的“十二”,“版納”是傣語“一千塊稻田”。過去封建領主計算傣族領地時,以稻田劃分行政區,便以12個領主分管12塊稻田的領地之意而定名。 當地有一個古老的傳說:原始的西雙版納的村落、田地和河流,都是由大蛇和大鷹的軀體變化而來的。還有這么一個神話:古代西雙版納的領袖叭阿武的父親,原是一個牛王,一天,牛王的妻子因吃了牛王吃剩下的椰子而懷了孕后來便生子傳代。這個神話故事說明,西雙版納人從原始的母系氏族社會時,就生息在這里,他們曾經歷了與大自然艱辛斗爭的溫長歷程。
“九”是圣潔的數字
蒙古族人認為“九”包含了吉祥的寓意,無論是供奉的“瑪尼宏”神旗,還是祭天、神、祭祖、祈禱時都與“九”有關。為什么會對“九”如此迷信呢?據傳是由于蒙古族的英雄“成吉思汗”。
成吉思汗出生后用九泉之水沐浴,九歲對獨立生活,二十七歲時稱汗。在一次征戰失利后,成吉思汗向天祈禱時,空中傳來巨大的轟鳴聲,有一鏃巨矛降落在樹枝上,成吉思汗下令用九十九匹公馬的鬃毛作成它的纓,用九十九只綿羊來祭祀,并將這巨矛作為自己的軍徽棗蘇力德。正是由于成吉思汗對“九”的喜愛,從而形成召集蒙古族人對“九”的崇尚。
仙女寶釵化成馬
馬被蒙古族人民視為最神圣的牲畜。他們象離不開太陽一樣離不開馬,并視馬為最親密的伙伴,視與馬有關的物件為圣潔的東西。蒙古族人認為馬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神騭,沒有馬蒙古族就會失去神明。
傳說很久很久以前,天上的仙女看到人間茫茫草原水草肥美,牛羊成群,蒙古包像撒落在綠色地毯上的一顆顆明珠一樣。在欣喜間又覺得這么美的大自然似乎少了一點什么,于是她拔下頭上的寶釵拋向碧綠的草原。寶釵在空中變成了一縷縷紅色的云霧,這霧漸漸布滿天空,低低地降到草原上空。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,天空豁然炸開一道長長的縫隙,眨眼間成群成群的駿俏的動物降到草灘上。神蹄落地即形成草原上神騭——馬。
布依族崇蛙的由來
布依族崇拜自然,以為萬物有靈。他們信奉社神、山神、水神、雷神、石神等,也崇拜牛、狗、青蛙、古樹等動植物。
關于崇拜青蛙的由來,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。
有一戶家民,只生了3個女兒而沒有男孩。一天,3個姑娘扛著鋤頭去刨地。三妹年紀輕,力氣小,刨地比不上大姐、二姐快,她嘆了口氣,自言自語道:"唉,太累了!誰要是能幫我刨刨地,那就太好了,我情愿嫁給他,做他的妻子。"
誰知她話音剛落,田邊一只大青蛙竟后腿蹬地站立起來說道:"我可以馬上幫你把這片地刨完。"三妹低頭一看,原來是一只青蛙在說話,她認為這是在潮弄自己,便罵道:"你這小小青蛙,只要我鋤頭一舉,馬上就把你砸死了,你還能挖地?"青蛙卻笑著說:"姑娘,你別生氣,你先閉一會眼睛吧。"三妹一聽,又生氣又好笑,果真閉上眼睛了:"我依了你,先閉一下眼睛,看你能怎么著。"
奇怪的是,就在三妹閉上眼睛的一會兒功夫,青蛙立刻把這一片地給刨好。"地已經刨好了,你該嫁給我了。"青蛙一再要求三妹實踐諾言,做它的妻子,這可把三妹氣死了,大姐、二姐也不答應,她們舉起鋤頭,罵著追著要砸死青蛙。可青蛙又蹦又跳的,怎么 也打不著,還是一個勁地說;"三妹,你說了話就得算數,你就該做我的妻子。"
中午,三姐妹回家去,青蛙也跟在她們背后,來到了她們家。青蛙進了門,一跳便跳到房梁上,對三妹說:"你說了要嫁我的,和我一塊回去吧。不然,我吐一口水,便能把你家給淹了。"父母一聽,全都氣壞了:"世上那有姑娘嫁給青蛙的事!你快快出去,不然,我就用竹竿打死你這小小的青蛙!"青蛙一聽,也發了火:"你們全都不守信用,看吧,我可要吐口水了。"它說著便吐了半口口水,立時便把家里淹了一半。這一來全家人都嚇壞了,這才曉得青蛙是神通廣大的蛙神,慌忙求青蛙道:"快把水收回去,我們同意三妹嫁給你了。"青蛙把大嘴一張一吸,一口氣便把半屋子子水給吸回嘴里了。
這回全家人不再食言了。于是,三妹換上一身新衣服,騎上馬出閣了,青蛙則在前面跳著引路。走了好一會,他們來到一片竹林,林中有一個石洞,洞口長滿各種美麗的花草。青蛙說:"到家了,三妹你閉上眼睛,我拉你下去。"三妹一閉眼睛,只覺得身子便飄忽起來,不一會兒便被人拉了去似的。青蛙讓她睜眼看看,三妹剛一睜眼,只見周圍一片光芒,眩目耀眼:高大、寬敞的房屋,一應俱全的用具什物,還有各種各樣的金銀財寶,把三妹看得眼花繚亂了。
更奇怪的是,當青蛙讓三妹再次閉眼睛之時,青蛙這時突然搖身一變,脫去了青蛙皮。當三妹再次睜開眼睛一看,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十分英俊壯美的小伙子。三妹又驚又喜,于是,他倆當日便成了親,從此過上了美滿幸福的日子